磁頭壽命是有限的,頻繁的讀寫會加快磁頭臂及磁頭電機的磨損,頻繁的讀寫硬碟某個區域更會使該區溫度升高,將影響該區磁介質的穩定性還會導至讀寫錯誤,高溫還會使該區因熱膨漲而使磁頭和碟面更近了(正常情況下磁頭和碟面只有幾個微米,更近還了?),而且也會影響薄膜式磁頭的資料讀取靈敏度,會使晶體振蕩器的時鐘主頻發生改變,還會造成硬碟電路元件失靈。
任務繁多也會導至IDE硬碟過早損壞,由於IDE硬碟自身的不足,,過多任務請求是會使尋道失敗率上升導至磁頭頻繁複位(復位就是磁頭回復到 0磁道,以便重新尋道)加速磁頭臂及磁頭電機磨損。
我先說一下現代硬碟的工作原理
現在的硬碟,無論是IDE還是SCSI,採用的都是"溫徹思特「技術,都有以下特點:
1。磁頭,盤片及運動機構密封。
2。固定並高速旋轉的鍍硬碟片表面平整光滑。
3。磁頭沿盤片徑向移動。
4。磁頭對盤片接觸式啟停,但工作時呈飛行狀態不與盤片直接接觸。
盤片:硬碟盤片是將磁粉附著在鋁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圓盤片的表面上.這些磁粉被劃分成稱為磁道的若干個同心圓,在每個同心圓的磁道上就好像有無數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鐵,它們分別代表著0和1的狀態。當這些小磁鐵受到來自磁頭的磁力影響時,其排列的方向會隨之改變。利用磁頭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鐵方向,使每個小磁鐵都可以用來儲存信息。
盤體:硬碟的盤體由多個盤片組成,這些盤片重疊在一起放在一個密封的盒中,它們在主軸電機的帶動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轉,其每分鐘轉速達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
磁頭:硬碟的磁頭用來讀取或者修改盤片上磁性物質的狀態,一般說來,每一個磁面都會有一個磁頭,從最上面開始,從0開始編號。磁頭在停止工作時,與硬碟是接觸的,但是在工作時呈飛行狀態。磁頭採取在盤片的著陸區接觸式啟停的方式,著陸區不存放任何資料,磁頭在此區域啟停,不存在損傷任何資料的問題。讀取資料時,盤片高速旋轉,由於對磁頭運動採取了精巧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此時磁頭處於離盤面資料區0.2---0.5微米高度的」飛行狀態「。既不與盤面接觸造成磨損,又能可靠的讀取資料。
電機:硬碟內的電機都為無刷電機,在高速軸承支撐下機械磨損很小,可以長時間連續工作。高速旋轉的盤體產生了明顯的陀螺效應,所以工作中的硬碟不宜運動,否則將加重軸承的工作負荷。硬碟磁頭的尋道飼服電機多採用音圈式旋轉或者直線運動步進電機,在飼服跟蹤的調節下精確地跟蹤盤片的磁道,所以在硬碟工作時不要有衝擊碰撞,搬動時要小心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