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填補性能空缺以及削減庫存的 Rename 行為,在桌面、行動市場皆然,A、N 兩家龍頭也早已行之有年。
通常透過產品採用的 GPU 核心型號,我們可以大略看出這產品所採用的的架構科技為何。不過在 OEM 領域時常就不是這麼一回事,或許是為了系統廠的產品等級畫分,或是晶片商自己要消解庫存壓力等等諸多的理由,更或是產品表現優異而決定延長周期,經常會出現把前一代的產品,直接 Rename 成下一代產品線編號算是相當常見的,就算是競爭激烈的 DIY 市場偶而也是會出現這樣的產品。
這兩天我們都不斷報導關於 Radeon HD 8000 GPU 家族的相關情報。AMD 也在 CES 大展正式的公開了一部份的Radeon HD 8000 系列規格,不過公布的並不是大部分本站讀者在意的 DIY 市場相關產品,而是偏向桌機、筆電 GPU 為主的 OEM 市場;若是 OEM 市場導向的產品,自然少不了前代的 Rename,畢竟 Rename 的重新貼牌產品有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是由 OEM 這個需求龐大的市場驅動著的。而這次的公布,也出現了不少可能會與 DIY 市場產品型號重疊的部分,因此為了區分會特別加記 OEM。各位讀者倒也不必擔心會不會被魚目混珠,基本上這些東西都是專供 OEM 市場用,透過正常管道會很難在一般的通路購入。
友站 ANANDTECH 為大家整理了目前出現的 OEM 產品一覽,以及細部規格與架構:
這波 OEM 版 Radeon HD 8000 可以看到幾乎都是由我們很熟悉的 HD 7000 家族GPU組成,最高的 Radeon HD 8970 OEM 等同於 7970 Ghz Edition 這樣一路往下排,比較少見的應該是 Radeon HD 8740 OEM ,使用了只有在中國市場限定的 HD 7750-900 GPU 。不過再往下看到 Radeon HD 8670 OEM 、 AMD Radeon HD 8570 OEM 這兩款就比較有點新意了,正是使用 GCN2 架構的 “Oland” GPU;最後就是 Radeon HD 8400 OEM、 Radeon HD 8350 OEM 兩款使用了年代更久遠的 VILW5 架構時期的產品 HD 6450、5450 重新 RENAME 而成。
至於行動版 GPU Radeon 8000M 本來就比較偏向 OEM 廠商使用,因此就比較沒甚麼命名上的爭議,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到現階段發表的 Radeon HD 8870M 、8850M、8830M 這三款定位在 Performance Gaming 的產品,用了過去在 Enthuiast 狂熱等級的 7800M 來 rename 降格填充,從我們先前報導的路線圖看來,新 GCN 架構的高規產品要等到今年第二季才有望現身。不過在主流級的產品 HD 8700M、HD 8600M部份,AMD 正式引入了新的 MARS GPU ;從現有的資料看來 HD 8700M、HD 8600M SP數量上會是相同,透過時脈與記憶體匯流排寬度的限制來進行效能分級。